编者按
第70届东洋书艺展—喜马拉雅—容铁艺术作品(日本)邀请展
容铁先生
蓝天白云之下,富士山雄伟壮观,它是日本文化的重要标志,也见证了中日文化交流的历史。2024年12月4日,一场精彩的艺术交流活动如约而至,由东洋书道艺术学会主办,中国文化人物杂志社共同主办,中国驻日本国大使馆、世界新闻联盟等单位支持的“第70届东洋书艺展”之“喜马拉雅——容铁艺术作品(日本)邀请展”为中日文化交流写下新的篇章。
中国文化人物主编 王保胜/摄影报道
“第70届东洋书艺展”之“喜马拉雅——容铁艺术作品(日本)邀请展”将于12月4日至11日在日本东京都美术馆举行
日本前首相、东亚共同体研究所理事长鸠山由纪夫为“第70届东洋书艺展”之“喜马拉雅——容铁艺术作品(日本)邀请展”致贺信
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为“喜马拉雅——容铁艺术作品(日本)邀请展”题写贺信
第十一届、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,中国文联第七届、八届、九届副主席、党组副书记、书记处书记覃志刚为展览撰写前言
第十一届、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,全国政协书画室副主任,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为“喜马拉雅——容铁艺术作品(日本)邀请展”题写展名
“第70届东洋书艺展—喜马拉雅—容铁艺术作品(日本)邀请展”展览嘉宾
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、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、西泠印社理事、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容铁将与来自中国、日本、韩国等东亚国家的艺术家共赴这场文明交流互鉴的盛会,以书画为媒,用笔墨传情,在交流合作中增进相互理解,助力民心相通。
容铁国画作品赏析
修行之路( 68cm×68cm )2020年
祈福(367cm×144cm)2018年
只为相见( 34cm×68cm)2020年
朝霞伴残荷(68cm×68cm)2013年
君子之风(68cm×138cm)2022年
荡漾 (90cm×98cm )2021年
波轻片雪连(34cm×138cm)2019年
静谧(68cm×138cm)2016年
高原印象(180cm×90cm) 2017年
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(68cm×138cm)2023年
雄风(90cm×180cm)2019年
月光(90cm×90cm )2022年
与秋色共舞(68cm×68cm )2022年
夜(68cm×68cm)2020年
清风半夜鸣蝉(34cm×138cm)2017年
雪域静谧(68cm×138cm)2023年
紫气迎帆(68cm×68cm)2023年
碧水帆影图(68cm×138cm)2020年
雪正飘(46cm×68cm)2003年
谷音(46cm×68cm) 2004年
生生不息(68cm×68cm)2014年
高原风(68cm×35cm)2017年
归帆(40cm×148cm)2012年
白居寺印象(138cm×138cm)2015年
玛旁雍错(90cm×190cm)2024年
心无挂碍(68cm×138cm) 2019年
“第70届东洋书艺展——喜马拉雅——容铁艺术作品(日本)邀请展”于12月4日至11日在日本东京都美术馆举行
容铁,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、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、西泠印社理事、中国民主同盟会中央委员。曾任西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,现任开明出版社艺术总监、副社长、开明文教音像出版社副总编。中国文联第十次、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,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评论与文化传播委员会委员、民盟中央文化委员会副主任、中国国家民族画院副院长、民盟中央美术院副院长、国家艺术基金专家评委、中国美术馆评审委员会专家、中国收藏家协会常务理事、印章收藏与研究会会长、中国书画收藏家协会副秘书长、一级美术师、文化和旅游部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专家、中国艺术研究院特聘研究员、新华社新华书画院特聘画师、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书法篆刻高研班导师、西藏自治区书法家协会顾问、中国科学院大学客座教授、西藏大学客座教授、北京金融科技学院教授、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客座教授、中国智慧工程研究院书画院院长,中国书法数据化建设奠基人。
容铁生于江苏古城镇江,他6岁学习书法,15岁学绘画,16岁学篆刻。曾受教于林散之、沙曼翁等名家。2014年底,年过五旬的容铁怀着一颗赤诚之心,赴西藏工作,成为第七批文化部援藏干部。援藏期间,雪域高原的生活丰富了人生阅历和艺术风格。2015年,容铁以向全球直播的方式,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,手持重达15公斤的毛笔,经历6个多小时的创作,绘就书画、藏文书法、篆刻长卷——“绘世界之巅·书圣地吉祥”的百米(105米)长卷,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,他用这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西藏的精彩。
容铁在书、画、印三方面都成就卓著。他的绘画既有江南水乡的秀丽,又有雪域高原的壮丽,既有中国文人的传统笔墨,又有当代美学的语言体系。他创作的西藏山水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,将有形的世界和无形的精神世界融为一体,拓展了山水画的表现领域。容铁的书法结体雄浑、章法多变、笔墨具有现代风格。容铁的篆刻作品清新婉约,在印坛别开门庭。在印、书、画结合上,走出了一条具有开拓性的艺术之路,其《水墨光晕系列》作品颇得观众好评。
容铁的书画、篆刻作品被中南海、人民大会堂、中国美术馆、炎黄艺术馆、中国印学博物馆、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等专业机构收藏。
(来源:中国文化人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