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
银屑病作为一种慢性、复发性、炎症性皮肤病,病程迁延、易反复发作,患者常需长期治疗与全程管理。其发病涉及遗传、免疫功能障碍、环境因素及皮肤屏障破坏等多重机制,然而具体病因与发病机制仍有待深入探索。为积极响应《“健康中国2030”规划纲要》及《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(2023-2025年)》的号召,持续推进健康中国战略,深化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,加强皮肤专科能力建设,北京华夏公益基金会将于2025年10月22日在线上举办“...
-
慢性肾脏病(CKD)因“三高一低”(高患病率、高致残率、高医疗花费、低知晓率),成为全球重要公共卫生问题。终末期肾脏病(ESKD)需肾脏替代治疗,维持性血液透析是主要方式,年超100万患者接受该治疗。ESKD患者肾性贫血患病率高、程度重,血透相关因素(如凝管、冲洗滤过)还会加重红细胞损失;研究显示,90%以上血透CKD患者存在贫血,且贫血是其心血管并发症及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,因此积极纠正贫血是血透期间的重要举措...
-
为了推动我国肿瘤领域的科研与临床诊疗水平,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,北京华夏公益基金会主办的“肿瘤疾病多学科诊疗系列研讨会”将于 2025 年 10 月-12月开展。本次会议邀请了国内外知名的肿瘤领域专家、学者进行主题演讲,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、临床经验及治疗策略。论坛涵盖肿瘤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、诊断、治疗、预后等多个方面,聚焦当前热点问题。希望借助本次会议,分享优秀经验,探讨前沿理念,激发创新思维,为肿瘤领域临床诊疗...
-
-
-
在当今医学研究领域,科研实力的提升成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。通过科研攻关,医院能探索新的诊疗方法、技术和药物,为患者解决更多的疑难杂症。同时科研水平的提升,将助力医院在特定领域形成优势学科,提升行业影响力,带动一波又一波优秀的人才快速发展,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打下结实的基础。为推动和实现这一愿景,北京华夏公益基金会发起“Nature 融智行动:前沿对话”,携手国际顶尖学术出版机构《NATURE》,...
-
-
-
器官移植作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,是治疗终末期器官功能衰竭的最有效手段,极大地提高了终末期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。其技术含量高,涉及学科多(外科、内科、麻醉、重症、护理、心理等),是衡量一个国家医学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。然而, 当前我国器官移植学科在快速发展的同时,仍面临诸多挑战:专业人才短缺、技术标准不统一、跨学科协作不足,以及公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度和接受度较低等问题,严重制约了器官移植学科的整体...
-